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2024年6月14日,中国欧洲学会中东欧研究分会2024年年会在重庆交通大学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欧洲学会中东欧研究分会与重庆交通大学联合主办。重庆交通大学欧洲研究中心、新丝绸之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及人文社科中心承办。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宁波工程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重庆交通大学等的中东欧区域国别研究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入探讨在欧盟东扩20年后,中东欧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外交等领域所经历的深刻变化,旨在深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相互理解与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上,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赵江林、重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蒋朋桥、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黄承锋、中国欧洲学会中东欧研究分会会长孔田平先后致辞。重庆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余元玲院长主持开幕式。

    赵江林谈到,在过去20年间,已经有11个中东欧国家成为欧盟成员国,西巴尔干国家也以加入欧盟为目标,与欧盟建立了不同层次的制度联系。欧洲化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东欧国家的转型进程,而欧盟中东欧新成员国与欧盟的冲突凸显了欧洲化的局限性。在此背景下,中东欧地区的热点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持续研究。

    蒋朋桥指出,重庆是连接中国内陆与海洋的重要枢纽,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在中欧交流中的关键角色。作为中欧班列的首发城市,重庆在中国与欧洲之间搭建起了一条坚实的陆路通道,极大地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为中国与世界的互联互通注入了新的活力。

    黄承锋认为,中东欧地区作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桥梁,在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多个领域都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希望年会的举办为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祝愿年会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活动。

    孔田平指出,中东欧地区在过去35年中主要致力于欧洲化和转型,这一进程在近年来有所转变。以波兰为例,产业政策已经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手段。从全球化的视角来看,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在中欧地区逐渐兴起,中东欧国家也因此被卷入了国际政治的两极化和多极化博弈之中。

    开幕式之后举行了“理事增选”仪式,宁波大学中东欧经贸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杨丹萍当选为新任理事。

    随后,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赵刚以“面向中东欧国家的传播策略研究”为题作了主旨发言。赵刚认为,受到西方媒体的影响,中东欧国家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我们需要积极策划并推动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融合传播,以真实、全面、具体的视角展现中国的风貌,让全世界能够更加深入、客观地了解中国。

    接下来,三十位专家学者围绕欧盟东扩20年后的中东欧国家形势、中东欧新成员国与欧盟及欧盟主要国家的关系、欧盟与西巴尔干国家和东欧国家关系、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政治关系及人文交流和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济关系等五个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诸多具有洞见性的观点。重庆交通大学欧洲研究中心欧洲政策与法规研究所余元玲博士对“波兰与德国二战索赔争议”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评析;丝路建筑文化研究所所长关海长博士详细解析了中国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在经贸产业合作方面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国际经贸所所长雷洋博士针对“波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进行了专业的分析;欧洲政策与法规研究所所长刘诗瑶博士从欧盟的法律政策改革角度,讨论了欧盟如何通过法律政策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丝路文化与语言政策研究所所长高毛毛博士以“欧盟东扩20年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为题,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欧洲交通生产力研究所蒋照华博士分享了团队正在开展的“成渝地区与中东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协调发展动态机制研究”情况。

    年会最后,孔田平会长作会议总结。他首先向我校及欧洲研究中心对本届年会的鼎力支持表示感谢,他提到,与会专家学者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和前瞻创新的视角,深入剖析了中东欧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外交等多个领域所经历的显著变革,并提出了诸多富有洞见的观点。并表示本次年会不仅为专家学者们搭建了一个交流思想、共享知识的宝贵平台,更在推动中东欧研究领域的学术探索与实践合作上,贡献了卓越的智慧与力量。

    上一篇:创新引新 数智赋能 高质量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 下一篇:欧洲研究中心主任黄承锋教授应邀为新加坡华商企业重庆考察团做专题报告

    关闭